-
来源:【中国食品报融媒体】
农家乐炊烟袅袅,“食安共富市集”人流如织,磐安小吃店内香气四溢,洋溢着浓浓的烟火气息……
日前,2025“走进食安共富路”媒体行活动第二站来到浙江金华市磐安县。在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上,一场以食品安全为基石、以业态融合为路径、以片区联动为抓手的共富实践,正让这座浙中山城焕发出全新活力,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了可资借鉴的“磐安样本”。

位于乌石村村口的“食安共富幸福驿站”
标准筑基 乡村厨房的“升级战”
即便不是周末,又逢细雨,仍有旅游大巴陆续驶入磐安县乌石村。“食安共富幸福驿站”负责人曹利波介绍:“这些都是包车前来的游客,他们在这里观光体验,并选购本地土特产。”走进驿站,最先映入眼帘的是“食力守护乌石巷 共富铺就幸福路”几个大字。各类地方特色产品陈列有序,共享直播间里,工作人员正通过线上平台热情推介。“这里集中展示了磐安县的优质农产品,通过直播带货,免费为农户拓宽销售渠道,目前已累计开展直播十余场。”曹利波补充道,“驿站的建立,不仅有力助推了村集体经济发展,更显著带动了村民农产品的就地销售,实现了‘家门口’增收。”
走出“食安共富幸福驿站”,穿行于热闹的“食安共富市集”,一家乌石村的磐安小吃店人气十足,店主正热情地招呼着往来食客。“磐安小吃是我们县的一张‘金名片’。”作为第七批金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“方前小吃制作技艺”代表性传承人,施彩凤笑着介绍,“乌石村游客络绎不绝,我这个店就是展示磐安风味的一个重要窗口,得让全国各地的游客尝到最地道的味道。饺饼筒、三角叉、糊拉汰……这些经典磐安小吃深受游客喜爱。”2018年,施彩凤开始经营磐安小吃店,如今生意越来越红火。“刚刚过去的国庆假期,店里营业额有七八万元。”她说,“特别感谢市场监管部门,指导我们打造透明厨房,游客透过玻璃就能看到后厨,卫生有保障,消费更放心——这是给我们最实在的帮扶。”
磐安小吃是磐安县推动食品安全建设的一个生动缩影。
该县以标准化建设破题,推动乡村食品经营从“粗放”向“规范”转型。比如,乌石村针对农家乐管理难题,推行“四统一”模式,规范营销、分客、收费与结算全流程,合规经营率显著提升。同时,该县以标准化建设强基础,通过打造4D厨房、净厨行动等举措,推进农家乐厨房管理透明化、食品存储超市化、工具容器整洁化、食安管理智慧化、自查自纠常态化。

游客在磐安小吃店内点的甜酒酿
业态融合 “舌尖经济”的“新引擎”
在筑牢食安防线基础上,磐安县着力推动乡村业态从“单一”向“多元”升级,释放“舌尖经济”更大潜力。比如,乌石村在规范农家乐管理的同时,推动农家乐从“吃农家饭”向“体验农趣、感受文化”延伸,引入豆腐工坊、猪栏咖啡等新兴业态,丰富游客体验,同时结合磐安药膳星级认定打造特色美食,去年接待游客达107万人次,旅游综合收入突破2亿元。
“现在,豆腐工坊已经成为中小学生春、秋假期的研学基地,也是不少单位的团建选择。”尖山镇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唐淑丹介绍,“无论是孩子还是大人,来到这里都能亲手体验制作豆腐的乐趣,反馈很好,很多游客也把这儿当作打卡点。”
今年在磐安县市场监管局牵头下建成的豆腐共富工坊,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劳动实践的平台,还为周边200多家农家乐供应豆腐。“特别感谢市场监管部门,为我们制定了详细的产品制作标准,明确了摆放、存贮等一系列规范,让我们经营更规范、更省心。”
豆腐共富工坊在带动共富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。“目前,工坊已提供14个就业岗位,生产的豆腐质优价廉,本地农家乐再也不用跑到外头采购豆腐,我们直接送上门。”唐淑丹说。

豆腐共富工坊的研学基地
片区联动 “金华农家乐第一村”的共富辐射
“一户带多户、一村带多村”的联动发展模式,让磐安县食安共富成果持续扩散。以乌石村为核心,推动尖山玉山台地片区组团发展“大乌石共富联盟”,引导周边11个村依托资源禀赋发展“农家乐+”产业,挖掘“一村一特色”,形成一条跨区域共富示范带。目前,全镇农家乐达373家,吸引省外“旅居候鸟式”游客超百万人。不仅如此,这片共富示范带也持续受到省内游客的青睐,形成了内外客源交融、持续繁荣的生动局面。
“我已经来十回了,这里住得舒服,吃得放心。”平均海拔520米的天然避暑胜地——金华市磐安县尖山镇乌石村,成为许多游客的首选地。“这次我们28个人一起从杭州过来,打算住上三四天。”来自杭州的秦阿姨正与朋友们聊得开心,“我十年前第一次来这儿,如今村里变化真大,路更整洁了,店铺也更规范了。”秦阿姨和朋友们都打算带些本地土特产回家,梅干菜、腊肉、笋干,还有新鲜的高山茭白,都在她们的选购清单上。“最让人满意的是,这里特别重视食品安全。”秦阿姨称赞道,“村里就有检测点,非常方便。”
磐安县乌石村作为一代农家乐集聚地,是游客的热门打卡点。近年来,该县通过“食安共富幸福驿站”提供快检服务,联动食安共富市集与直播间,将农家乐与非遗传习相结合,开发出二代、三代农家乐,为游客提供了更多个性化选择,目前全村有200余家农家乐和民宿、4000余张床位,已然成为“金华农家乐第一村”。

天山村油茶基地
品牌引领 从“土特产”到“金果子”的蜕变
食品安全是乡村旅游赖以发展的生命线。磐安县仁川镇天山村立足千亩油茶基地与高山生态优势,在市场监管部门引导下,打造“天天加油共富工坊”及“油茶馆”,通过“农户+工坊”模式,对高山红花油茶实行统一收购与加工,预计今年销售额将突破500万元。“在市场监管部门帮助下,工坊建起了标准化加工车间,并享受免费的检测服务。”天山村党支部书记羊宝表示,“有了统一标准和自主品牌,我们的红花油茶打开了市场,成了不愁销路的‘金果子’。”
磐安县市场监管局副局长张晓晖表示,他们深化“食安共富”模式,同步完善“大乌石”片区联动机制,坚持“一村一策”激发各村潜力,强化政府、村集体、市场多元参与,多维度打造“农家乐+”食安共富幸福村样板,以更鲜明的品牌形象、更规范的食安保障、更丰富的业态融合,打造全省“小切口撬动大共富”的示范标杆。(张恒金 胡月梅)
本文来自【中国食品报融媒体】,仅代表作者观点。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。
ID:jrtt
举报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