揭露现实者
![]()
刷到一份浙江金华的老文件,看完我愣是没缓过神——九十年代发的文,就一条核心:当年“跑江西”的人想回来,村里必须无条件接收。
先跟大家说透,“跑江西”远不是“逃荒”俩字能概括的。听我爷爷讲,早年间没饭吃的年月,永康、义乌、东阳这边的人,不少都是背着铺盖、牵着孩子往江西上饶赶。江西老表自己日子也紧巴巴,锅里未必有余粮,却愿意匀口热粥,腾个能遮雨的角落,没把咱浙江人当外人。后来日子慢慢好起来,大部分人都回来了,可也有人在江西成了家、扎了根,就留在了那边。
可现实里,换别的地方遇到这种事,说不定还会纠结“当初走了,现在回来还算不算本地人”。但浙江这文件不光说“无条件接收”,还特意加了句“一人出去,带一家人回来的,也要给落户”。大家品品这话!这哪是冷冰冰的政策?分明是记着江西当年的情分,想把当年出去的人,连带着他们在江西的老婆孩子、一家老小,都风风光光接回家。
话说回来,这种记了几十年还落到实处的惦记,才最戳人。不是嘴上喊“你帮我一时,我记你一世”,而是真用政策把这份情扛起来。我爷爷还提过,当年他邻居家叔叔跑了江西,后来带着江西媳妇和俩孩子回来,村里没半点为难,还帮着找了块盖房子的地,邻里都来搭手帮忙。
现在特想问问大家:你们家里有没有老一辈“跑江西”的经历?或是当年帮过外乡人的故事?那种你难时我拉一把、我好时记你一份的情分,是不是比啥都珍贵?评论区聊聊呗,我特想多听听这些暖人心的事儿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