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阳宛城区脱贫攻坚“双业”“双貌”观摩团到

金华 更新于:2025-01-16 18:18
  • 熙154513091

    (河南经济报记者张治中 见习记者周美娇 通讯员向尚平)4月9日上午,南阳市宛城区委书记刘中青带领脱贫攻坚“双业”“双貌”观摩团到金华镇开展“双业”提升、“双貌”改善观摩活动。区四大家领导、区直有关部门负责人和各乡镇党委书记参加观摩。

    刘中青一行先到徐堂樊庄自然村,现场听取了该镇领导关于“双貌”改善工作的详细汇报,走进村民家中实地查看户容户貌,详细了解厕所革命等工作推进情况。随后到金华镇花卉苗木特色种植示范基地,听取了产业发展、就业覆盖情况的工作汇报,并通过视频短片的形式,观看了解金华镇“双业”“双貌”工作成效。

    近年来,金华镇通过产业和就业帮扶,70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产业全覆盖,平均每户每年收益不低于3千元,帮助569位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全部实现就业,其中外出务工191人,在本地灵活就业和各类公益岗378人。2019年度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纯收入达到11717元,人均纯收入增幅为67.9%,在全区排名第一。把“双貌”改善工作纳入全镇脱贫攻坚工作和乡村振兴整体规划,坚持开展垃圾治理,大力改善人居环境,积极发挥党组织的引领作用,鼓励群众广泛参与,通过一系列有效举措有力推动了全镇“两貌”改善工作高质量推进,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建设生态和谐、美丽宜居金华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
    发展特色产业,助力脱贫攻坚

    金华镇党委政府与意景园艺、绿润园艺有限公司签订带贫协议,建成金华镇花卉苗木种植扶贫示范基地,建有高标准智能温室2座,塑料大棚370座,培育蝴蝶兰、红叶石楠、金丝女贞等工程幼苗,并采取贫困群众入股分红的模式,将扶贫专项资金股权量化覆盖全镇512户贫困户,每户每年分红不低于400元。与文景园农业有限公司合作,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中以“股田制”的土地集约方式,发展适度规模经营,共带动农户363户,年收益达4200元,贫困户40户86人均增收1600元。协同金丰公社有限公司,初步构建起以订单农业为前提,土地托管为基础,全程社会化服务为纽带,属地化管理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,促使农业资源更加优化配置,带动经济和农民收入水平同步提升。

    拓宽就业渠道,促进稳定增收

    不断加大招商投资力度,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80万元,向万德隆总部引资260万元,在镇区建成南阳市第一家乡镇级万德隆超市,为11名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,人均每月增收3000元以上,并创新出“自产自销、带贫增收、活跃经济”的多赢模式,既疏通了尹洼、杜坡等村蔬菜瓜果的销路,又促进了经济发展。深挖金华本土内在优势,盘活闲置资源,投入40余万元建成了徐堂村翔雁制衣扶贫车间,每年增加徐堂村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,并为15名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,每月增收2000元以上。积极引导和促进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,动员南阳东达制衣、奇凡机械有限公司为曾庄、赵堂等村20余名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,贫困户每月增收2500元以上。增强服务意识,主动为下楼耀发电子厂精准打造就业平台,吸引上楼、下楼等村有劳动力的贫困户12名到厂就业,月工资均达到2000元以上。通过“百企帮百村”活动,主动对接联系市产业聚集区企业,为5个贫困村和重点村对接提供45个企业公益岗位,每年每户增收3600元。

    加大资金投入,建成高效体系

    投资300万元,建成了全市首家乡镇级生活垃圾低温热解减量中心,探索建立了生活垃圾收集、转运、处理多合一的高效体系,整合美丽乡村项目、扶贫项目、农村连片治理项目资金以及镇级财政投入和社会企业捐赠资金,购买了4台勾臂垃圾转运车、为108个自然村配备了400个可移动垃圾箱、15辆村级垃圾转运电瓶车和2000余个垃圾桶;6个行政村配备1辆垃圾清运车,1个自然村配备2至3个垃圾箱;3至5户村民配备1个垃圾桶,垃圾桶上标注村名、编号等具体信息,安排专人分管;每个保洁员配备1辆电动垃圾转运车。创新出“户收集、村转运、镇处理”三级环卫体系建设,完整构建了全镇农村垃圾收集转运体系,垃圾围河、围路、围房的现象已完全消失,破解了困扰多年的农村垃圾处理难题。

    治理黑臭水体,整治人居环境

    全镇共排查出生产类、生活类等各类坑塘需要治理的有54个,已全部治理完毕。坚持“疏堵并重、标本兼治”,重拳整治畜禽养殖业污水问题。加强生活污水治理,紧密结合厕所革命工作,对生活污水及粪污进行无害化处理。各自然村统一规划柴草堆放点,将柴草进行集中堆放。拆除残垣断壁和废旧老屋,对村庄进行全面绿化、亮化提升。阻断辖区内涧河、僵石河、白桐干渠、十里河沿线村庄、企业废水排放。以“七改一增”为有力抓手,对全镇705户贫困户进行户容户貌提升。

    发展生态经济,实现良性循环

    牢固树立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的生态文明发展理念,创新发展思路,盘活土地资源,拆除废旧房屋,充分利用闲置土地,因地制宜,因户施策,统一规划、统一开发,建立完善村集体经济增收体制。打造了以汉田路为纽带,覆盖大徐营、赵堂、杜母桥、杨湾、张大坑、叶营等村的绿荫长廊。北有小刘庄美丽乡村示范点,南有谢氏文化苑,西有罗营村四美乡村试点,金华镇乡村旅游线已初步成型,基本上达到了村中有景、景中有村的效果。持续通过“绿化+”的模式,将植树造林与坑塘治理等工作有机结合,在罗营、邢坡等村实行围村造林,打造宽林带,发放林权证,壮大集体经济,鼓励引导社会和民间资本,尤其是有劳动力的贫困户参与村庄日常管护。采取第三方承包坑塘的方式,充分发挥坑塘经济效益,将坑塘与集体经济有机结合,变废为宝。绿化管护责任到人,所取得的收益进行合理分成。全力打造主题游园,正在探索广场使用权,下一步准备将游园承包出去,发展乡村旅游业,增加经济效益。鼓励群众回乡创业,共同参与人居环境改善工作。充分利用旧厂房、废弃场地,增加集体收入,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良性循环。

    培育文明风尚,营造和谐氛围

    通过开展“好媳妇”“好婆婆”,勤俭治家等文明户评选活动,评选出了一批道德模范典型,弘扬了农村好家风,形成了崇尚节俭、文明向上的优良村风;组建30余支镇、村文化宣传队,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,进一步繁荣群众文化娱乐生活;建成了8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,开展主题讲座100余次,受教育群众达1万余人;修筑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墙、东谢营村市级法治文化巷,制作精神文明宣传标语1000余条、版面200余个;成立了红白理事会,制定详实的村规民约,引导村民遵纪守法,移风易俗,推进乡风文明,孕育美丽乡愁。每月逢8、18、28号积极开展志智双扶“三个一”活动,为贫困户进行政策宣讲或实用技术培训、开展讲评会和故事会。各村通过“勤老户”、卫生户、热爱公益户等等评选活动,以佩戴大红花和发放生活物资等措施进行精神和物质奖励,有效激励群众养成讲卫生、勤劳动的习惯,主动投身到“双貌”改善工作中,配合镇、村干部开展美丽乡村建设。24个行政村设立红黑榜,定期将发生在群众身边的正、反两方面典型行为上榜公布。通过大喇叭,大力宣传村里涌现出来的关心集体、孝敬父母、诚信守法等先进典型和文明行为;公开曝光、批评不孝敬父母、婚丧事大操大办、酗酒赌博等不良行为,极大约束群众不良行为,弘扬新风正气,使群众的精神面貌得到有效提振,激发出“双貌”改善的内生动力。

    该镇党委书记表示,2020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战决胜之年,根据中央和省、市、区委区政府脱贫攻坚总体安排,金华镇下一步将持续把脱贫攻坚工作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头等大事,全镇干群凝心聚力,下足绣花功夫,创新工作思路,强力推进各项措施,奋力打赢打好“双业”“双貌”两场攻坚硬仗,把金华镇建设成为生态和谐美丽的宜居小城镇,努力在推进乡村振兴、决战决胜脱贫攻坚、实现全面小康的道路上砥砺前行、再创佳绩。

    举报

你的回答

单击“发布您的答案”,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